“我覺得我考研作品集做得可好了,國內都拿到了xxx的錄取通知書,怎么申請國外藝術院校就不好使了呢?”“我之前作品集明明是拿到了3家公司offer的,怎么現在連國外排名70開外的學校都申不到?”這樣的疑惑,我不只一次被學生咨詢到,藝術留學作品集、個人藝術作品集、考研作品集、應聘作品集以及畢業(yè)設計作品集,它們都帶有“作品集”這個Titel,但用來申請院校的藝術留學作品集可以用考研、畢業(yè)設計、應聘、個人藝術作品集嗎?今天我詢問了海外藝術院校前任招生官,六大系導師,自然光線教研中心導師,以及來自RISD的招生顧問,來跟大家聊聊對這幾種“作品集”的認識。
用來申請院校的藝術留學作品集與考研、畢業(yè)設計、應聘、個人藝術作品集等有什么不同?海外藝術院校前任招生官,六大系導師,自然光線教研中心導師,以及來自RISD的招生顧問等來為大家介紹。
藝術家作品集更自我、自由;而申請所用作品集需要抓住有限的機會,展示你的能力和想法。
我不是很了解中國的考研機制,所以我就從申請院校用作品集,和藝術家作品集的角度,來說一下吧。
我的經驗來看,申請學校的作品集和藝術家作品集是有部分重疊的,但是它們并不互相等于彼此。
首先它們當然都是作品集,但是藝術家作品集更加自我,更加自由。對于藝術家來說,他可以隨時更新他的作品集,他的作品集可以是保存在電腦文件夾里的PDF,也可以是上傳網絡的,比如我的一位朋友,他的ins和facebook就是作品集,ins每天都會更新,facebook每周更新一次,不滿意的作品就會刪掉。
截圖源自藝術家francesca.rosafio ins
對于藝術家來說,他的作品集可以只放自己滿意的作品,也可以放隨手涂鴉,也可以放最近自己參加的一些項目。
但是申請用的作品集,目的性很強很強,就是告訴學校,“我要在你們這里讀書,我有能力在這里學習?!币坏┳髌芳由狭诉@樣的目的,它就會少一些自由度。
要申請學校,肯定要通過一件件作品來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像美國的學校,作品集需要上傳slideroom,很多學生問我,如果作品集頁數沒有按照學校的來,超過了要求的頁數怎么辦,實在不知道刪減哪一頁了,我經常會開玩笑“沒有關系,slideroom會逼你做出決定”。因為一旦超過頁數,slideroom是上傳不上去的。
所以申請用的作品集,需要你抓住有限的機會,展示你的能力與想法,作品集每一頁的內容,都要平衡,它們可能是幾頁組成一個項目,但不管怎樣,就算單獨抽出其中一頁,都應該能讓招生官知道,你有多優(yōu)秀。
RISD前招生顧問,畢業(yè)于RISD羅德島設計學院,曾與SKII、Dior、梵克雅寶、Versace、YSL、Cartier、La Prairie、Jurlique、La Perla等品牌合作。
公司需要的是已經具備足夠能力的人,需要你能成熟的solve problem;而學校需要的是,用作品集展示出“我有繼續(xù)學習的潛質”的學生。
我在審核作品集時,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套作品,就是做的很像來招聘的作品集,面試的時候我告訴那位申請學生,你的作品集太像來招聘的了,我可能不會想看到這樣的作品,之后我和他解釋了為什么他的作品集不適合申請學校,他聽到之后當場哭了。
申請學校和申請工作職位,看起來確實很像,但是它們需要展示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因為學校需要的學生,和公司需要的職員,就是不一樣的。
公司需要的是已經具備足夠能力的人,他完全有能力獨自完成一個項目,或者在團隊里成為其中的一員,和大家一起做成熟的大項目。因此應聘用作品集,需要強調你已經擁有成熟的solve problem的能力。
比如我們看招聘網站,就會發(fā)現,招聘要求上往往會顯示,我們想要在xxx方面特別強的員工。找工作面對的專業(yè)領域,可能是一個具體專業(yè)中的一個小方向。
圖源自網絡,創(chuàng)意招聘作品集
但學校找的卻是有基礎、并且有“能夠繼續(xù)學習的能力”的人。你給我看到的作品集里面,首先,要展示出Technical skills/基礎能力;其次,concept creativity/個人興趣和概念創(chuàng)意;之后就是personality/個人內在;以及interest of major/你對專業(yè)的興趣。
對比兩種作品集,招聘用的會更加“專一”在某一個具體專業(yè)方向上,而申請用作品集,則需要你展示出你的可能性,比如繼續(xù)深入學習的能力、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對個人想法的強烈表達意愿等等。
作為RISD的招生顧問,遇到招聘類型的作品,我一般是不會想要這個學生的,當然并不是說這個學生做的就不好,而是說大部分這類作品集,都只展示出了單一的專業(yè)能力,是局限在一個固定的專業(yè)方向上,而沒有讓我看到他有哪些發(fā)散性的想法,和在其他領域的能力。
Wu老師負責自然光線教學產品及課程研發(fā),擅長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規(guī)劃。
考研作品集偏向考察學生的專業(yè)硬實力;藝術留學作品集強調學生自我意識的表達,和作品創(chuàng)作連貫性。
我主要說一下藝術留學作品集和考研作品集的區(qū)別。
以我之前遇到過一位學生來說,他當時本來是準備申請國內研究生的,但是國內考研嘛,大家都知道,還要考文化課成績,他在文化課上并不是很出眾,但是他英語又還不錯,所以當時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出國讀書。
一開始他拿考研作品集去申請,直接把里面的文字部分翻譯成了英文,就提交了,申請了6、7所學校,都連續(xù)被拒,這才決定尋求機構幫助。
圖源自網絡,國內考研作品集示例
我發(fā)現他給我的作品集(也就是他的考研作品集)是缺乏連貫性和鋪墊的。里面的內容、想法其實都很棒,雖然效果圖渲染的有點大紅大綠,但我能看出來他本科在學校應該也是數一數二的,基礎很扎實,甚至可以說,比我們大部分學生都要好,如果拿去申請國內研究生,至少作品集應該沒什么問題。
但他的作品集如果拿去申請國外院校,就會非常吃力。國外院校特別重視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對自我意識的展現。即使你的作品集討論的是一個很不切實際的話題,但如果你在里面加入了很多你自己的想法,和關于這個話題主觀意識的展現,那招生官也會覺得“Interesting!”
比如下面這個對比圖,就來自我同事的學生,之前參加過國內考研,后來準備出國,才來到了自然光線:
自然光線 You同學考研作品與藝術留學作品集
還有一點就是,藝術留學作品集需要展示出你的創(chuàng)作過程,因為在學校和招生官看來,一個完整的申請用作品,是包含你作品集創(chuàng)作過程和前期準備,這一個完整的環(huán)節(jié)的。所以,你的作品集就需要展示出創(chuàng)作的連續(xù)性,尤其是前期的鋪墊,也就是research。
我發(fā)現其實現在國內考研作品集,也會強調“要有”這些過程的展現,但也只是說“要有”,考察側重點,還是比較偏向最終結果,和學生的基礎能力。
Zhang老師擅長平面設計,交互設計,裝置藝術。
畢業(yè)作品是一件作品“無限放大精細”;藝術留學作品集是多個項目綜合展示學生能力。
我來說一下畢業(yè)作品集好了,我每年都會遇到有學生的作品集拿去當畢業(yè)作品用的。內容上,都調整了很多,有2個學生是美本背景,沒做太大改動,后期準備了一下presentation;但是其他幾位本科國內就讀的學生,就改了比較多。其中改的最多的一個孩子,是因為學校的畢業(yè)作品要求“必須提交25頁以上的設計過程圖”。
這個要求對于大部分國內學生來說,可能都有點強人所難,一方面他們做出來的畢業(yè)作品,只有一個項目;另一方面,國內重定向結果產出的教學模式,其實并沒有特別多的告訴學生,要如何在過程中分配精力和時間。
像這位同學第一次給我看他的畢業(yè)作品,25張過程圖,有很多都是硬湊上去,全部都是畫的草圖,沒有什么特別有內容價值的展現。這其實是一部分國內學生的“通病”,先做出東西,再補過程。
但是你要清楚,過程是導出結果的必要途徑,國外院校希望看到學生每一頁的作品,都有“內容”,沒有哪一頁是硬湊上去的。
圖源自網絡,畢業(yè)設計作品集
像國內院校學生畢業(yè)做的作品,最終的冊子一般是不會有特別多文字說明的。其實在藝術留學作品集里,我也不希望學生堆砌設計說明來完成后期排版,但并不是說文字就可以盡可能省略,只放圖。
文字描述是輔助別人理解作品的工具,你要和別人說明白,但不能作品集里文字占大篇幅,不然你為什么要做作品集,寫一篇創(chuàng)作論文不好嗎?如果你的圖像已經能精準的描述你的創(chuàng)作過程了,那么就可以適當減少文字描寫。
Anna同學原央美附中畢業(yè),申請Painting專業(yè),目前拿到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馬里蘭藝術學院MICA、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 offer。
個人作品憑“自我放飛”,藝術留學作品集強調主觀想法。
不瞞大家說,我就是因為搞混了這幾個作品集的定義,所以第一次自己申請就被好幾所學校給拒了。因為我是美院附中出來的,而且我的目標就是RISD Painting專業(yè),所以我比較傾向于準備展示我在繪畫技能上的能力,就是想告訴學校,我很能畫。
第一次申請的時候,其實還挺有自信的,作品做得很完整,而且我也讓好幾個身邊的老師前輩看了,大家都給了我?guī)椭?。但是沒想到會被拒,而且一下子就是好幾所學校,自己一下子就沒了自信。
后來到自然光線,帶我的是Wang老師,第一節(jié)課其實我很懵,因為老師就是和我聊天,感覺不像是課堂,也不像是師生,比較像是我和朋友一起探討一個話題,互相交流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后來我才發(fā)現,原來我之前的作品集,是比較偏向藝術家個人類型的作品集,而不是藝術留學用的作品集。
藝術留學的作品集可能更強調我自己的主觀想法,和表達一個具體對象/話題時用到的方法。就比如我申請Painting專業(yè),其實也可以提交雕塑作品,裝置作品,因為它們是我表達我對繪畫的一種理解方式。它不會受到很多基礎技法的限制,也不會受專業(yè)固有定義的限制。像我這次準備的作品集,里面一個項目就是結合了攝影和交互編程做的。
用來申請院校的藝術留學作品集可以用考研、畢業(yè)設計、應聘、個人藝術作品集嗎?以上我邀請了5位招生官、導師、學生,以或個人,或身邊的案例,說了說自己對不同類型作品集的理解。最后,我也和大家說說我的想法。
強調的是藝術家的個人特質,隨著藝術家對世界理解的改變,他的作品可能也會發(fā)生變化。在形式上,藝術家個人作品集往往不會有過多的文字描述,不會在作品集里過多的展示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或者用很具象理論的文字對作品進行表述。
比如以往我們看到的藝術家個人作品集,可能都是下面這樣的:
圖源自網絡,攝影師Anne Golaz的作品集《CORBEAU》
可以看到,除了頁碼和目錄外,基本沒有任何文字描述,也沒有任何說明,講解攝影師是如何拍攝,如何布光,如何考慮選景,類似這樣的創(chuàng)作過程展示。
多是手繪和專業(yè)作品組合構成的,并且專業(yè)導向性會表現得比較明顯,比如申請工業(yè)設計,作品集內容基本就是由工業(yè)設計作品和手繪組成的。整體來說,需要充分體現學生個人在專業(yè)維度上的能力,和基礎能力。
這里我想借用RISD招生顧問Jennifer的一句話來總結,因為我覺得她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公司需要的是已經具備足夠能力的人。應聘用的作品集應該是一個很成熟的設計師或者藝術家,極具目的性的作品集,需要展示出高專業(yè)度,和成熟的設計能力。
其實是一個具體的項目細致的放大,因為整個作品集里,只有一個項目,并且大部分都不會有具體的頁數控制,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更加自由的放項目設計過程在作品集里。這個作品集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完整項目,因為它需要展示的,是學生通過本科或碩士的學習,獲得的綜合能力。
是用來申請海外藝術院校的作品集。目的性很強,就是為了申請院校而準備的。你需要在有限的頁數內,通過多個項目,展示你多個維度的綜合能力。
很多學生都常常會搞混不同作品集的用途,是因為他們并沒有為作品集加上“用來申請院?!边@個最關鍵的限制條件。藝術留學作品集,就是用來申請藝術院校的,也就是說,它具有高度的功能性和指向性。對比考研用作品集,它強調學生的想法和個人意識;相較應聘用作品集,它又需要展示學生的學習潛質;再比較藝術家個人作品集,項目過程的展示,是學生能力展示的一部分。
自然光線為你分享更多話題:
藝術留學作品集創(chuàng)作綜合癥,不自信,焦躁,最佳作品集培訓良方
作品集培訓創(chuàng)作_藝術留學作品集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能忽視哪些問題
本文均屬自然光線國際藝術教育團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允許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業(yè)轉載,如有發(fā)現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