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過去的一周里,新聞所帶給同學們的情緒一定都是負面的吧。特朗普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復無常,將國家大事當做兒戲;全美國甚至包括英國、澳洲等世界范圍內(nèi)的抗議活動層出不窮,讓種族主義這個對于處在和平國家的我們略顯陌生的詞語,再次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野里。今天,我們帶領同學們看看當下美國藝術院校對待種族主義與殖民問題的態(tài)度,以及在George Floyd事件的影響下,未來藝術界的發(fā)展趨勢和對同學們作品集創(chuàng)作的啟示。
美國藝術院校對種族主義與殖民問題的態(tài)度
公開發(fā)聲的還有包括RICD、SAIC、底特律藝術學院、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在內(nèi)的幾乎所有藝術高等院校,但相比藝術場館的直接“硬鋼”,藝術院校的發(fā)聲相對來說要更加文明理性一些。
這些院校表示將致力于真正的種族平等和非殖民主義實踐中,為院校社區(qū)內(nèi)以及其他地區(qū)的每個人提供包容,多元化和平等的場所。
RISD校長就Floyd事件致學生書
首先對于英美藝術院校來說,早在Floyd事件發(fā)生之前,對于非殖民化問題的研究與反思一直以來都是重點研究的課題。相信同學們都還記得去年UAL推出的第九所學院——Decolonising Arts Institute(非殖民化藝術研究所)吧。
UAL Decolonising Arts Institute首頁
當時可能很多同學覺得不解,但現(xiàn)在看來,UAL的新學院開設可以說是極具先見之明。
由于歐美國家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及工業(yè)革命中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在歐美國家的有色人種長期處在被歧視、被壓迫的不平等地位中。
在藝術界更是如此,這也正是UAL專門為此開設學院的目的所在。院校官方希望通過這所非殖民化藝術學院的研究,推動整個藝術界、乃至英國社會的變革,從而真正從根源上讓藝術、社會對有色人種去差別化對待。
美國院校對種族歧視問題的重視則更勝一籌,幾乎所有藝術院校都首頁都有對此次Floyd事件表明遺憾、憤怒、譴責的態(tài)度以及對學生的建議、安慰。
在此次事件以前,今年年初耶魯大學對于藝術史課程的改革其實就是基于對藝術教育去種族差別化的調(diào)整。而RISD、SAIC等藝術類院校更是長期將Discrimination和Racism(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放在了課題研究的首位。
RISD“鏟除白人主義”相關藝術演講
同樣的,在每年各大院校的優(yōu)秀學生畢業(yè)設計中,也都不乏有關種族主義的探討和研究。在院校的支持和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接受了人類種族的去差別化觀念,并致力于為有色種族謀求平等權力的研究。
但歷史問題其實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RISD在英美藝術院校中都算是反殖民主義的代表了,但前段時間也還是因為一件院校館藏的與殖民主義相關的侵略文物,被學生所詬病并集體發(fā)起抗議。
相信同學們在看電影,或者是看新聞時,面對好萊塢電影“黑人絕對不能死”,奧斯卡影片“必須有有色人種戲份”的潛規(guī)則,都曾經(jīng)萌生過“這樣會不會太夸張”的念頭吧。
但其實這些現(xiàn)象真的一點也不夸張,甚至反而說明在去種族差別化問題上,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遠。這一次Floyd事件絕對不代表種族主義的終結,甚至反而預示著真正的改變,也許才剛剛開始。
我們也可以大膽的推測無論是未來社會責任,還是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各大藝術院校在今后的學術研究傾向上,對去種族差別化的研究都只會有增無減。
SVA評選十幅改變世界的畫作——The Problem We All Live With,Norman Rockwell
而出于對院校的了解,以及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把控,我們都建議選擇藝術留學的同學們,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真正思考“種族歧視”這個看似離我們遙遠,實則休戚相關的人類共同話題。
我們今天和同學們討論了種族歧視這個沉重,但是卻不得不直面的話題。不僅僅是出于看到了各大藝術院校對這個話題的重視,更是因為我們深知作為人文藝術類學科從業(yè)者,所必須擔起的對待社會,乃至全人類的責任。
SAIC芝加哥藝術學院教職員工紀念馬丁路德金專場反種族主義培訓
在之前也曾經(jīng)有同學向我們表示疑惑,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真的有必要這么重視“種族歧視”這個古老的歷史遺留問題嗎?
但是現(xiàn)在這一切現(xiàn)實問題都表示,其實對于“平等”二字,人類始終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處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也不代表世界上其他地方?jīng)]有歧視和暴力。
而同學們作為人文類學科的研究者,首先要有能夠正視一切不平等的勇氣,其次也具有為不平等現(xiàn)象發(fā)聲的社會責任,這些也正是各大頂尖藝術院校所看重的。
SVA抗議特朗普、種族歧視專場展覽
但抗議不平等并不代表我們要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這也正是藝術作品存在的意義。能夠通過創(chuàng)作、傳播,潛移默化的改變?nèi)说乃季S。相信在同學們代表的這一代年輕人所創(chuàng)造的未來,我們可以真正的實現(xiàn)去種族差異化,George Floyd的悲劇將永遠不會再重演。
更多美國藝術院校推薦:
本文均屬自然光線國際藝術教育團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允許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業(yè)轉(zhuǎn)載,如有發(fā)現(xiàn)必追究法律責任。